四川已经到了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关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一直勇立改革潮头的四川,再次站到深化改革的最前沿。 “换挡”不能“失速”,四川的转型发展,需要在扩大增量中调优结构。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布局产业项目,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在这股浪潮中,环境与资源的“倒逼”,将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推到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 战鼓声声春潮急,在转型升级的征途上,勇于拼搏的四川龙头企业,正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演绎着“四川制造”的新时代传奇。
新能源汽车 迎来“春天”
“今年,成都的电动公交车示范工作将进一步铺开。”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成都公交集团负责人透露。拥有上万辆高档公交车的成都,公交发展的水平既是省内翘楚,也是全国一流,2012年,中国质量协会将中国质量奖的最高荣誉——“中国用户满意鼎”授予成都公交集团。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00余台电动公交车行驶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成为蓉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市场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前,在成都,通过“网运分离”的模式创新,使得公交事业步入科学有序的协调发展的快车道。而在公交车的更新换代上,成都公交也不断提速。现在,18米大肚公交、12米常规公交以及社区巴士等系列外形靓丽乘坐舒适的高品质公交客车产品,穿行于成都的大街小巷,让成都市民越来越感受到出行的方便与快捷。这些产品都是成都本土骨干企业——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蜀都客车)紧跟市场,顺应乘客需求所研发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可靠的新品种。目前,蜀都客车的单品种市场保有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级踏步低入口方便老人小孩及残疾人上下车;报站采用语音和LED屏两种方式,方便乘客明确知悉到站情况;座椅靠背角度和扶手、吊环的高度都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优化乘客疏散系统,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乘客的人身安全……这些高度人性化的设计和设施,无不受到乘客的普遍赞誉。 眼下,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与此同时,成都公交也更加重视标准化、规范化运作,以实现企业使命——“让乘客更有尊严选乘公交出行”。近年来,成都公交标准化发展之路,实际就是公交生产要素集中集约的过程,展现了“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自信。成都公交在国内首创采用租赁的方式运营电动公交车,按照运营公司符合需求的GPS运行记载里程支付公里费用,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这种模式不失为纯电动车普及运用的一种有效模式,也是国内公交同行公认的可持续方式,这为新能源公交车的市场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11月26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公布第一批2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成都市正在其列。 这就意味着: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近两年内“上路”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将大幅增加,成都在成为“绿色出行”排头兵的同时,也为省内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事实上,环境与资源的“紧约束”也在倒逼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几天前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直言“空气污染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让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感忧心。而四川作为人口大省,能源紧缺的问题也在不断消减发展的红利。 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无疑已经渐渐来到。
经济转型 描绘产业“路线图”
在四川的决策者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还肩负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是四川经济转型升级的“牵引力”和“助推剂”。 四川离“智造”还有多远?这是我省所有以“制造”著称的产业当下参与国际分工面临的迫切难题:固守生产制造一端,难以获得高附加值效益。 2013年10月9日,省领导主持召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要立足我省科技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总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四川与其他省(区)市目前处于同一起跑线,都面临由技术突破转向大规模使用的战略机遇,如果能够抢占先机,完全可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在四川决策层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突破口。 放眼全国,根据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我国纯电动车保有量将实现百万辆,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将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也为四川铺就出“经济转型”的美好前景。因此,这一产业,应该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 为贯彻落实省委的要求,从地方政府到龙头企业,大家纷纷响应,积极行动。 蜀都客车负责人谈道:“目前我们正在与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合作,联合打造成都在新能源汽车研制领域的优势和品牌。”作为有着60余年客车生产历史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技术累积与实践,让蜀都客车不仅在四川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昆明、太原、贵州、拉萨、扬州等全国许多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也都能见到蜀都客车的身影。 东方电气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开展各类电动车辆的开发,尤其是在纯电动大巴车市场方面取得了好成绩,占全国纯电动客车电驱动市场总量的40% 上,并已有样车出口德国。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已形成了年产5000套电动车电驱动系统的集成生产能力。 强强联手,必将产生一场新的聚变。
“蜀都客车” 技术攻关赢先机
但光有“路线图”还不够,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一大瓶颈仍是包括电池续航能力在内的技术难关。显然,谁能首先跨过技术关,谁就能赢得先机。 这也是省委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协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领域,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有优势。早在上世纪60年代,蜀都客车就批量生产了“成都牌”铰接式无轨电车,服务于成都公交,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制造、维修电动客车的经验。 2003年,蜀都客车正式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项目;2009年,蜀都客车着手进行气-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城市客车的研发工作,样车于当年10月顺利下线,并亮相第十届西部博览会,引发业界关注;2010年,蜀都客车新能源客车陆续批量投放公交市场,目前成都市主城区的电动公交车均来自这里。 在新的形势下,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涉及多个领域,很难实现“单兵作战”。 “我们先后与西南交大、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一汽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长期深度合作。”蜀都客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巩固并推进与东方电气集团、西南交大的战略合作,联合建立一流水准的电动汽车实验室,并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开展电动客车前沿技术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整车核心技术。 2013年10月,在蜀都客车与东方电气集团、西南交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35天后,3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动客车样车呈现在大家面前,创造了新能源客车研制的“成都速度”。 学习、借鉴韩国三星等国际先进企业经验,蜀都客车的目标是“西部最强的新能源客车产业基地”,“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规划及实施,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客车品种和市场份额,为四川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坚信: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四川制造”,大有可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川巴士网scbus ( )
GMT+8, 2016-5-13 09:52
Powered by X3.2
© 2001-2013